 |
孩子哭吧不是罪,是他的權利義務 |
男人哭吧不是罪,男兒有淚不輕彈,讓多少男性心理壓力山大,情緒最怕的不是憤怒難過,而是滿腔情緒無處表達,那就像壓力鍋一樣持續加壓,情緒爆炸後就會發生傷人傷己的事情。
孩子哭吧更不是罪,更是他不可剝奪的權利、義務,溝通表達是一輩子的事,都是各家公司的經理董事了還在上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連股神巴菲特都說:「卡內基訓練是我這輩子拿到最有用的文憑。」你怎麼會期待一位三歲小孩能清楚表達呢?更何況他目前有的表達方式就只有哭還有爸爸、媽媽幾個字。
當你在傳訊息的時候,你鍵盤只剩下哭泣一顆鍵,你要怎麼溝通
舉實例大人比較能感受孩子的世界,因為孩子的時期太久遠了,人跟人之間溝通很像傳訊息,當你的鍵盤只剩下哭泣一顆鍵,那你要怎麼表達呢?長音、短音、連續短音、高音、低音⋯⋯,我只知道很難真實的表達我的意見,接下來就只好用全身、用生命展現我的想法了:出手打人、丟東西、尖叫、咬人、在地上滾⋯⋯孩子會想到十萬種表達的方式,就是沒有語言,因為他還沒學到。
說什麼父母都會生氣,那只好繼續哭了
遇到這些親子衝突的時刻,通常說什麼爸媽也在情緒上,所以說什麼父母也都容易有衝動的反應,那孩子幾次之後就只好拿出最熟悉、最擅長的表達方式「哭」,畢竟出生多久就用多久,這樣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且可能越演越烈,父母的懲罰、動作都會越來越重。
面對孩子的哭泣感到煩躁、憤怒,你擔心的是什麼?
剛剛都在說孩子的心路歷程,反過來想想父母的立場,你的內心擔心的是什麼呢?
- 怕的是隔壁的路人側目?
- 怕的是孩子不會表達?
- 怕的是丟臉沒面子?
- 怕的是孩子喉嚨哭啞了?
- 怕的是別人說你不會教小孩?
- 怕的是孩子撞到桌角?
每個人有自己的答案,也可以思考一下,或許會發現許多內心深處的故事。
情緒就像是天氣,不能決定晴雨,但你可以決定怎麼面對
情緒反應太過複雜了,先天氣質、後天經驗、當時情境、當下的狀態⋯⋯太多因素了,簡單說就情緒像天氣一樣,颳風下雨、烈日艷陽、風和日麗,誰也不能控制,但是你可以調整怎麼面對他。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更是引路人,你帶著孩子怎麼面對情緒,他未來就很有可能這樣面對情緒,是冷靜構通、憤怒打人還是難過甩門,身為父母的我也能了解這份難處,上班時間就要來不及了,再不睡覺我就沒時間睡了。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的確在前期的這些路投入的時間、體力、心血都會很高,甚至會讓你身心俱疲,但教育的收穫是倒吃甘蔗,孩子在某一天就會像開天眼一樣,突然表現出不同的樣貌給你看,不然親子關係就只能在吵鬧中打滾成長。
創造正向經驗,慢慢練習、逐漸熟練
如果能了解上述的擔心,那就比較能靜下心來面對孩子的哭鬧,推薦幾個句子可以使用:
- 可以哭,哭完了再說。
- 靜靜的看。
- 我在聽,哭吧
- 邊哭邊說的話我聽不清楚。
- 哭哭的話我不懂你想說什麼。
- 看起來很難過,發生什麼事了?
- 摸著頭是頭撞到痛痛嗎?
心法才是關鍵,接受展現你自己,孩子感受得到
本次文章主軸在於心法,透過文字把孩子的內心世界說出來,讓大人了解,很多時候是大人無法理解所以煩躁、憤怒,了解了其中的脈絡,就能進一步的溝通了,掌握著後就好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吧,當下也沒那麼多時間看套路的。
做吧,犯錯衝突是了解彼此的機會
放心去試。給自己犯錯的機會,給孩子犯錯的機會,真的沒那麼嚴重,一步一步慢慢走,慢慢修正,就可以了,美國著名作家暨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在其代表著作《EQ》中指出,專業知識只占20%的重要性,態度、領導力和人際關係等能力,卻占80%的影響,這是卡內基訓練一直強調的精神,專業只是基本,其他更大宗的才是擁有更大影響力的。
參考文獻(網路文章)
參考文獻(書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