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時的效率可以透過觀察足跟的角度還有足弓的角度,來判斷是省力還是費力姿勢角度,本次以足跟的角度為主題來探討,主要可以透過兩個部份去做評估,一個是站立的時候也就是靜態的支撐,第二個是走跑的穩定:
一、站立時的足跟力學
足跟角度示意圖(1) |
足跟角度示意圖(2) |
靜態的時候可以觀察「內外踝中點」、「足跟中點」的連線與「足跟中點之鉛錘線」所夾的角度,越小代表力量都由骨骼所承接,所以是有效率的站姿,所以肌肉不會有多餘的用力及緊繃,這種站姿的肌肉通常都是有彈性,曲線漂亮的,不會有所謂的蘿蔔腿出現,連帶的好處是骨骼密度也較能保持,骨骼密度會隨著受到的壓力或張力去維持它的堅硬度及韌性。
相反的如果這兩條線的角度越大,那足跟歪斜就很嚴重,通常都是外翻較多,腳跟比小腿外側一點,這種足跟也容易出現低足弓或是扁平足,那小腿就容易粗壯、水腫、痠痛還不容易瘦,因為站立的時候他就要一直出力,當然就會很壯,下肢的血液回流都是透過肌肉的一壓一放幫助打回到心臟再重新循環的,肌肉沒有很好的收縮跟放鬆做來回的運動,那血流的效率就會跟著變差,所以就容易水腫、痠痛還有沉重感,就不喜歡走動跑跳。
肌肉幫浦示意圖(來源:Skeletal-muscle pump - Wikipedia) |
二、走跑的足跟力學
亞瑟士跑者動能檢測截圖 |
接下來就換到走路或跑步動態的部分,在落地的時候可以從背面觀察「膝窩中點」、「內外踝中點」連線與「內外踝中點」、「足跟中點」的連線之夾角,在承重的時間內是不是能夠維持是同一條直線,還是會因為重量的下壓而歪斜,這次來到亞瑟士的動能檢測,背面部分透過影像的攝影看到自己背面足跟角度的變化,還有穿了自己跟他們提供的兩雙不同功能的鞋子觀察角度的變化,不過在筆者這次的檢測中鞋子影響角度不大,但自己跑起來的感受度到是差很多,這個之後再討論鞋子鞋墊的部分。
有些人站立時是正常的,但一走起來就無法支撐了,現在大部分人是站立就歪了,走路到跑步就更不行了,所以就會不喜歡運動跑步,如果硬去運動的話,隨著時間與強度的增加就會增加受傷的風險,所以才有人會一動就一直受傷,不是因為動的問題,是本身肌肉控制就需要加強在開始增加訓練量,有動一定有一些效益會出現,但是是長久的還是短暫的效益就會讓時間去考驗。
運動本能一直強調生活中的站坐走,因為這些動作姿勢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再發生,在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所以只要改變了,那生活中就會產生巨大的變化,而且是長久的,運動本能是透過動作控制的練習,讓這些細微的動作改變在日常,改變後身體會很誠實地告訴你的,骨架就是肌肉牽拉所決定的架構,而肌肉就是神經在控制的,所以最根本還是神經的控制,就像學寫字學講話一樣,透過練習就能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好的動作模式,訓練運動不用又累又喘,找到對的運動方式,身體就能自然而然的運作了。
歡迎轉貼、分享,請註明出處新莊易明運動本能工作室
------------------------
你可能也會喜歡的文章
跑步成績遇瓶頸,可能是足底出了問題(低足弓、高足弓、拇指外翻、足跟外翻),可以在亞瑟士旗艦店找到原因
運動本能相關
如果有其他議題或困擾想聽聽運動本能的角度歡迎來這 表單 留下你的議題,可以作為後續的專欄題目。
負責人:周科成 老師
Email: eming.somatics.edu@gmail.com
Line:直接加好友
Facebook粉絲專頁:新莊易明運動本能工作室